水中濁度檢測方法-濁度計法
- 來源:
- 時間:2009/7/29 下午 04:20:00
- 點擊:7567
水中濁度檢測方法-濁度計法
 
一、方法概要
在特定條件下,比較水樣和標準參考濁度懸浮液對特定光源散射光的強度,以測定水樣的濁度。散射光強度愈大者,其濁度亦愈大。
二、適用範圍
本方法適用於飲用水水質、飲用水水源水質之濁度測定,濁度單位(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,簡稱NTU)。
三、干擾
(一)水樣中漂浮碎屑(Debris)和快速沈降的粗粒沈積物會使濁度值偏低。
(二)微小的氣泡會使濁度值偏高。
(三)水樣中因含溶解性物質而產生顏色時,該溶解性物質會吸收光而使濁度值降低。
(四)若裝樣品之玻璃試管不乾淨或振動時,所得的結果將不準確。
四、設備及材料
(一)濁度計
1、含照射樣品的光源和一個或數個光電偵測器及一個讀數計,能顯示出與入射光呈 90 度角之散射光強度。濁度計之設計應使在無濁度存在時,只有極少的迷光(Straylight)為偵測器所接收,並於短時間溫機後無明顯的偏栘現象。
2、至少應可測定 0 至 40 NTU 之範圍,若要測的水樣濁度低於1 NTU 時,此濁度計之解析度應可偵測濁度差異至 0.02 NTU 或更低。
3、樣品試管必須為乾淨無色透明之玻璃管,當管壁有刻痕或磨損時,即應丟棄。光線通過的地方不可用手握持,惟可增加試管長度或裝一保護匣,使試管可以握持。使用過之試管可用肥皂水清洗,再用試劑水沖洗多次後,晾乾備用。不可使用刷子清洗試管。
4、設計相異之濁度計,即使以相同之濁度懸浮液校正,其濁度值亦可能有所差異。為減少此種差異,須遵循下述設計準則:
(1)光源:使用鎢絲燈,操作色溫(Colortemperature)設在 2200 至 3000°K 。
(2)樣品試管中入射光及散射光通過之總距離不超過 10 cm。
(3)偵測器接收散射光之位置以入射光之 90 度角為中心點,偏差不超過 ± 30 度角。偵測器和濾光系統(若使用時)在 400 至 600 nm 之間應有光譜波峰之反應。
(二)抽氣過濾裝置及 0.45 &mum 孔徑之濾膜。
五、試劑
(一)試劑水:無濁度之蒸餾水。如果無法確定所使用之蒸餾水不含濁度時,可將蒸餾水通過 0.45 &mum 孔徑之濾膜,先倒掉最初之 200 mL ,使過濾後蒸餾水之濁度低於或等於未經過濾之蒸餾水。
(二)Formazin 儲備濁度懸浮液
1、溶液Ⅰ:溶解 1.000 g 硫酸胼(Hydrazine sulfate) (NH2)2?H2SO4於試劑水中,定容至100 mL 。(注意:硫酸胼係致癌劑,應小心使用,避免吸入、攝取及皮膚接觸)。
2、溶液Ⅱ:溶解 10.00 g 環六亞甲基四胺(Hexamethylenetetramine)(CH2)6N4 於試劑水中,定容至 100 mL。
3、取 5.0 mL 溶液Ⅰ及 5.0 mL 溶液Ⅱ,放入適當體積之玻璃瓶內混合,於 25 ± 3 ℃ 靜置 24 小時,此儲備濁度懸浮液之濁度為4000 NTU。此儲備濁度懸浮液必須每年配製。
(三)Formazin 標準濁度懸浮液:取 10.0 mL 儲備濁度懸浮液,以試劑水稀釋至 100 mL,此懸浮液之濁度定為 400 NTU,或視需要以試劑水稀釋標準濁度懸浮液至所需濁度。此等標準濁度懸浮液必須每月配製。亦可使用市售之合格標準濁度懸浮液。
六、採樣及保存
樣品應於採樣後儘速分析,否則樣品須置於暗處 4 ℃ 冷藏,以減少微生物對懸浮物的分解作用,並於 48 小時內進行分析。
七、步驟
(一)濁度計校正:使用前需先以適當之標準濁度懸浮液於各濁度範圍校正,或依照製造商提供之儀器操作手冊之說明校正儀器。若儀器已經過刻度校正時,則需使用適當的標準濁度懸浮液驗證其準確度。
(二)濁度測定:搖動水樣使固態顆粒均勻分散,待氣泡消失後,將水樣倒入樣品試管中,直接從濁度計讀取濁度值。
八、結果處理
(一)計算
濁度(NTU)= A
A:水樣之濁度(NTU)
(二)水樣之濁度應記錄至表一所列之最近值。
九、品質管制
(一)空白分析:每十個樣品或每批次樣品至少執行一次空白樣品分析。
(二)查核分析:每十個樣品或每批次樣品,至少執行一次查核分析。查核分析之回收率應在 85 至 115 。
(三)重複分析:每十個樣品或每批次樣品至少執行一次重複分析,重複分析之相對差異百分比應在 25 以內。
十、精密度及準確度
某實驗室分別配製 100、30、8、2 NTU 之水樣進行五次分析,得到平均回收率分別為 98 、100 、102 、88   標準偏差分別為 2.7、0.4、0.11、0.05,詳如表二。
十一、參考資料
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,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&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. 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,20thed. Method 2130B,p.2 - 9~11. APHA, Washington, D.C,USA,1998.
註:廢液分類處理原則--- 依一般無機廢液處理。
表一 濁度應記錄至所列之最近值
濁 度 ( NTU ) |
最 近 值 |
---|---|
0.0 - - - - 1.0 |
0.05 |
1 - - - - 10 |
0.1 |
10 - - - - 40 |
1 |
40 - - - - 100 |
5 |
100 - - - - 400 |
10 |
400 - - - - 1000 |
50 |
> 1000 |
100 |
 
 
表二   含濁度水樣之精密度和準確度測試結果
配製值 |
分析平均值 |
平均回收率 |
標準偏差 |
精密度 |
準確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00 |
98 |
98.0 |
2.7 |
2.8 |
95.2 ~ 100.8 |
30 |
30 |
100.0 |
0.4 |
1.3 |
98.7 ~ 101.3 |
8.0 |
8.2 |
102.5 |
0.11 |
1.3 |
101.2 ~ 103.8 |
2.0 |
1.8 |
88.0 |
0.05 |
2.8 |
85.2 ~ 90.8 |
 
 
本文取自行政院環保署檢測方法公告事項
中華民國 94 年 5 月 6 日環署檢字第 0940034336 號公告
自中華民國 94 年 8 月 15 日起實施
NIEA W219.52C